这里是每周一期的「村花一周TALK」栏目。每期分享一个有料、有干货的热点话题,关注这个栏目,你会发现买房也可以很有趣。
“总价150万,选市区老破小还是增城地铁盘?”
这个刚需提问,上周在EasePro会员群引起了网友们的激烈讨论,有个网友的回答,我很是赞同。
这位网友建议:“等,现在不适合刚需。”
(EasePro群聊天截图)
上半年政策的松绑,新货充足,价格回调,二手激起了部分刚需沉寂许久的买房欲望。
这周也有几个关于百万总价预算购房问题的咨询,对比以往给出选择,现在的我更加建议先不要买。
以往针对什么时候是买房好时机的咨询,村花觉得钱够了就可以上车,毕竟存钱的速度赶不上房价的涨幅。
但是在被“毕业潮”席卷的当下,除非对住房需求十分迫切,村花更倾向于先把钱拽在手里。
当然,你的收入高和存款数额大,家里有矿,当我没说。
u1s1,广州的房价包容度真的很高,百来万预算确实有得选:市区老破小、公寓产品、远郊小户型……
总价便宜,但bug也很明显。
市中心老破小真的不能买?
能买,但要选核心位置+强学位属性+户型正常+可加装电梯,这种是最抗跌。
广州市区很多二三十年楼龄的房改房,虽然这些房子位置都很好,有超高实用率,对比动辄市区7-10万的电梯房,他们只需要一半的价格。
广州市2022年上半年各区二手住宅成交套数和单价:
数据来源:广州中原研究发展部
但150万能买到老破小属实有限,根据广州中原发布上半年的二手价格地图,这个预算在市中心(天河、海珠、越秀、荔湾)只能选择30-40平左右且楼龄超过30年的房源。
这些房源都有着楼体陈旧,大多没有小区,没有电梯一系列通病;除了拆迁,老破小的天花板基本已定死,所以只是平平无奇的市区老旧二手,变现流通的机会将会越来越差。
位置好是他们抗跌的主要因素,但随着楼龄的增加,抗跌能力也进一步走弱,想象空间反而会比近郊新楼盘小。
150万左右的更多的是一些奇葩格局、高楼层、采光差的户型,所以我建议再等等,等钱包的钱再多点。
等总价预算到200-250万左右,还是可以够到强学位+居住舒适的老旧二手。
货量大区域要慎选!
还是先看图说话,其实150万可以选择的,也只有南沙、花都、增城、从化。
南沙和花都,经过几轮炒作,也只有一些小户型可以选;
从化离市区太远,基本非本地人不考虑;
反而增城成了150万总价预算最好的选择,之前就一直强调了,远郊首选地铁盘。
广州市2022年上半年一手成交单价和套均价:
数据来源:广州中原研究发展部
现在增城一个地铁站周边,会有N个楼盘,挑得眼花缭乱。
譬如大名鼎鼎的21号线,从镇龙站到增城广场站,仅8个地铁站周边就有21个新盘在售。
竞争大,价格自然感人,150万的选择一抓一个准。
虽然价格跌到位,但是未来置换竞争也更激烈了,毕竟房住不炒不等于要接受难涨难卖。
所以,在货量大的区域买新盘,就是大浪淘金挑优质产品,只求未来不割肉出让。
(凤岗站附近目光所及都是楼盘)
公寓产品不要碰!不要碰!不要碰!
重要的事情说三次!虽然之前说了很多次,但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再强调一下。
因为本周已经有几位小可爱问我预算不足的情况下,该类公寓能否购入。
我的回答当然是NO!
(不少网友都经常在小红书上刷到低总价的公寓产品)
公寓是个“三高”产品:购入成本高、税费高、转手难度高;
同时也是个“三无”产品:无70年产权、无落户资格、无学位;
出租?大部分公寓租金回报率只有3%,叠加税费和置换成本,这笔钱还不如放在银行存定期稳!
当然,也有网友跟我说,我单身未婚只考虑居住,不care售卖和涨幅。
平层公寓低于8成的使用率,复式公寓层高只有2.6米,暗间、不能明火、一梯N户、商住混杂……等问题,自住真的不香!
理解你们不定期搬家的痛苦,但是在有购房名额而且首付来之不易的情况下,公寓真的不是你们的菜,流通性太太太低了!
宁可再等等 也不盲入坑!
现在的购房逻辑,跟之前不一样了,以往买房看涨幅,现在刚需买房要看的,就是流通性,毕竟第一套房,很少人会住一辈子。
150万在广州能买房吗?能买,但可以再等等,将预算从150万提高到250万,首付也是多个30万左右,两夫妻“开源节流”个一两年还是可以实现的。
因为“房住不炒”的大方向下,楼价跟以往一样大幅上涨的可能性微乎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