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北青网  今天是 2025年04月20日 星期天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

深入挖掘非遗文化资源,释放古城文化新活力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网站公示了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推荐人选名单。全国共计有958人入选,苏州市7人,其中盆景技艺(苏派盆景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沈柏平大师入选。 

近年来,苏州市始终致力于保护好、挖掘好、运用好古城文化资源,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如今,“非遗热”席卷了我们的视野,各类“非遗之旅”“非遗空间”“非遗市集”纷纷崭露头角,以各自独特的方式诠释着非遗的魅力,释放着古城文化的无限活力。 

匠心坚守,一盆一景一世界 

“盆景是时间堆砌的艺术,是有生命的,做盆景要耐得住寂寞,对待盆景就像对待孩子一样要有耐性。”作为多年从事苏派盆景技艺传承传播的非遗传承人,沈柏平表示,每个盆景作品的诞生都要二三十年的时间,它需要盆景艺人沉下心来去创作。 

沈柏平自幼便对园林与植物怀有深厚的喜爱,对盆景技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沈柏平拜朱子安先生之子朱永源先生为师,在其指导下,开始了自己的盆景艺术之路。经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与深入研究,沈柏平在盆景艺术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他不仅在技艺上继承了先师的精华,更在此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的独特理解和创新技法,展现出了兼容并蓄的艺术风格。 

苏州市姑苏区虎丘街道通过深入挖掘和整理辖区内的非遗资源,积极申报非遗项目,不断扩大非遗名录,为非遗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保护性发展方面,街道注重非遗项目的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性发展。通过制定科学的保护规划和措施,确保非遗项目不受损害,同时积极推动非遗文化与旅游、教育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非遗文化产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赢。 

为了更有效地汇聚大师力量,街道还成立了“匠薪传”非遗联盟,汇集了非遗领域的杰出大师和文化创新企业。立足于文化与发展相互促进的理念,积极策划并开展了深入的交流研讨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成功研发出一系列具有独特魅力和丰富表现形式的非遗文创产品,这些产品不仅将辖区内的各级非遗项目在传承与研究、保护与开发中得到了有效延续和发展,还显著提升了非遗文化的传承活力。 

  以文化人,“非”一般的课堂 

非遗传承人是非遗传承的核心力量。他们通过口传心授、师徒传承等方式,将非遗技艺和知识传授给年轻一代。传承人在传承过程中,不仅注重技艺的传授,更重视文化精神的传承,使得非遗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 

“和化工颜料不同,这些颜料取材于自然,色质纯粹,经久不变。我希望可以把这门技艺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能了解中国颜料的魅力。”天青色、晚波蓝、苍绿、栀子黄、曲红、暮山紫……万千诗意的色彩共同组成了中国色。走进虎丘街道海棠芳“非”非遗文化馆,便有这样一位“颜料大师”几十年如一日地制作着中国颜料。 

为了更好地传承非遗技艺,馆内还打造了“听非遗的声音”有声阅读、非遗手工艺作品展等载体空间,通过视、听、触等多种感官,让市民“零距离”走近非遗、感受非遗。“这里的非遗体验传习微课程很好,小朋友们能在这里近距离了解非遗、体验非遗。”前来体验非遗课堂的小朋友家长表示,不管是空间布局还是课程内涵,都让人耳目一新。 

“在实际操作中,光研磨这一个步骤就需要好几天甚至上月的时间。”在仇庆年的“色彩课堂”上,他为大家展示了粉碎、过筛、研磨等工序。他耐心细致地解答孩子们提出的问题,并鼓励他们亲自动手尝试制作颜料,感受传统艺术背后的辛勤与智慧。 

点亮生活,非遗“潮”出圈 

近年来,文化与旅游结合已成为创新融合的重要方向,依托“腊八民俗文化节”“山塘迎财神”等文旅品牌活动,打造符合当代人喜爱的非遗国潮市集,为辖区非遗传承人搭建展演展示平台。不仅让市民游客领略和感受非遗传统技艺与独特风韵,也让手作文创产品融入民众生活、公共文化和文旅产业发展,不断推动非遗项目走进当代生活,成为传统与时尚结合的新看点、引领市民美好生活的新风尚。 

“非遗市集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成功地为非遗与现代生活搭建了一座桥梁。”在山塘街方基上,不定期举办各类非遗国潮市集,各种非遗项目如传统手工艺、民族挂饰、地方特色食品等一应俱全,它们以生动、直观的方式展现着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这里,非遗文化与现代生活相互融合,为市民游客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体验和购物选择,同时也让更多市民游客有机会深入感受和了解姑苏的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用特色市集打造苏式消费新场景,无论日光温柔的午后还是星光斑驳的夜晚,山塘的每一处,都在努力探索“街区+文化+旅游+经济”的融合发展新实践,用一腔诗意装点姑苏繁华。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新北青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腾讯云秒杀
阿里云服务器